为红十字代言——2013年中国红十字会行动掠影

发布:郎溪红十字会  浏览:2115次  日期:2014-01-02
[ 字体大小: ]

为红十字代言——2013年中国红十字会行动掠影

 

2013-12-31 10:44:29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中国红十字供水救援队在雅安地震灾区为受灾群众供水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在菲律宾救治病人



10月11日,中国红十字会为21支专业救援队授旗



全国红十字青少年骨干训练营营员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红十字青少年领袖

  站在2013年即将结束的节点上,搜寻中国红十字会的足迹,摄入镜头的是无数红十字人“为红十字代言”的铿锵行动。

  镜头一:肩负更多国际责任

  11月13日,澳大利亚悉尼,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第19届全体大会,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当选国际联合会副主席。这是国际红十字运动大家庭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认同,同时赋予中国红十字会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2013年,中国红十字会先后为斐济、萨摩亚、南非、塔吉克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提供紧急或非紧急援助,支持其国家红会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工作。先后举办了中非合作部长级研讨班、中亚地区国家红会人道工作能力建设研修班、亚太地区国家红会合作研讨班,为人道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国际平台,分享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理念。
  11月20日,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走进菲律宾“海燕”台风灾区,誓言“走出国门,有所作为,不辱使命!”至今,已有三批救援队员先后赴菲。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具体行动。

  镜头二:冲上灾害救援一线

  4月24日零时35分,四川雅安。中国红十字会救灾工作组成员蔡文男看着临时仓库中的积水发愁。“想找几个结实的箱子,晚上在箱子上睡一会。”蔡文男说。对于身处灾区的红十字人来说,睡觉是一件“奢侈”的事。
  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一场科学有序的抗震救灾战斗打响。应急救援、社会募捐、灾后重建,一系列行动井井有条,一系列措施彰显了红十字的“公开、透明”。
  主动邀请社会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社会资金的募集和使用情况;接受政府审计部门、内部纪检部门和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第三方机构的监督;通过网站、微博等形式向社会和媒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招募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监督善款的使用过程。
  8月8日,中国红十字会雅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第一批工作人员奔赴灾区。投入5.26亿元的援建资金,242个援建项目从此启动。
  内蒙古雪灾、甘肃定西地震、吉林松原地震、海南万宁水灾、广西“海燕”风灾、湖北巴东地震……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红十字人闪耀的身影。

  镜头三:处处都有志愿者

  4月26日,雅安地震灾区,红十字志愿者小雷穿着拖鞋忙碌着。23日的一场大雨,淋湿了她带来的两双鞋子。参与救灾工作7天,她始终穿着拖鞋行走在灾区的断壁和瓦砾间。
  更多红十字志愿者成为救灾的有生力量。他们睡帐篷,打地铺,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24小时轮流救助伤员,成为灾区的红十字代言人。
  2012年末,中国红十字会在《2013-2015年志愿服务工作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按专业,分领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努力培育孵化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推动红十字志愿者队伍逐步扩大。
  2013年9月27日,中国红十字会举行志愿者交流座谈会。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表示,“专业化”是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既定目标,要在能力建设中逐渐形成核心志愿者队伍,以志愿者为主体开展各项工作。
  随后,搜救、赈济、医疗、供水、大众卫生、心理、水上及通讯等8大类21支专业救援队成立。

  镜头四:救护培训新手段

  11月3日,“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发布现场,原四川省雅安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郝正荣与15岁的岳郑达两度紧紧相拥。4年前,岳郑达遭遇车祸,郝正荣用应急救护技能“抢”回这个11岁少年的生命。
  “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开启了利用现代移动互联技术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的先河,使学习急救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013年,救护培训课程改变以往全面、笼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开发参与式、情景式、体验式的特色课程和培训模式,提高了救护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镜头五:“博爱家园”民需我为

  4月15日,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现场会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经济安全代表杜杉对这里的年画赞不绝口。中国红十字会2012年在该村实施“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为遭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家庭解决生计问题,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发展”为主要内容。
  中国红十字会将在3年内为“博爱家园”投入亿元资金,全面推动城乡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非紧急状态下城乡社区的现实需要。
  项目实施以来,“博爱家园”以“社区为本、民需我为”为理念,采用公众参与自治的项目管理模式,引进了监督评估机制。
  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社区居民感慨“三年社区大变样”;陕西省宁陕县山庙镇龙凤村人体验了“大山深处新生活”。“博爱家园”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镜头六:“天使”送来温暖“阳光”

  12月1日6时30分,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一、武警总医院心外科主任、中国红基会天使阳光基金资助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王奇因过度劳累诱发脑出血,猝然离世。自2005年7月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启动以来,王奇带领他的医疗团队加入中国红基会“天使阳光救心行动”,成为贫困地区先心病患儿筛查及救助的主力军。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基金”白血病患儿救助项目和“天使阳光”先心病患儿救助项目是中国红基会“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宗旨是关注贫困农民和儿童的生命与健康,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贫困乡村医疗卫生条件。目前,“红十字天使计划”已初步形成包括援建乡村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开展贫困农民和儿童大病救助三个方面内容。
  截至12月中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13年度彩票公益金项目7840万元资助任务全部执行完毕,2965名贫困白血病、先心病患儿获得资助。

  镜头七:人间大爱结“髓”缘

  9月26日,江苏苏州。“大爱‘髓’缘——中外骨髓捐受者相见欢”活动现场,来自美国、意大利、香港、台湾及中国大陆的11对造血干细胞捐受者流泪庆新生。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在公众关注和支持下发展迅速。2012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成功加入世界骨髓库。
  2013年,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702例,其中向境外捐献25例。每一个实现捐献的志愿者都有一个感人故事,“挽救生命,奉献自己”,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截至12月底,中华骨髓库总库容已经逾180万人份,累计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3927例,其中向国(境)外捐献133例。

  镜头八:遗体器官捐献感动人心

  5月13日,山西省太原市红十字会原专职副会长任晓军因病去世,逝后捐献遗体,成为太原市第49例遗体捐献者。两年前,她为太原市遗体捐献纪念碑撒下第一坯黄土;两年后,她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纪念碑上。
  2013年,是中国红十字会参与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第三个年头,是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成立并开展工作第一年。
  10月19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办大型学术会议“中国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与移植论坛暨2013年两岸三地器官移植高峰论坛”。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赵白鸽强调,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下一步重点抓好五项工作:推进《器官移植条例》的修订;建立协调机制;推进协调员队伍的建立;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资金网建设。
  截至12月27日,全国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317例捐献,捐献器官3584个。其中2013年实现733例捐献,捐献器官1980个。

  镜头九:青少年参与人道事业

  11月8日至10日,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2013年全球青年大会召开。中国红十字会代表介绍了中国红十字会青年参与战略,提出把“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青年参与”作为战略主题,引导青年可持续地参与红十字人道事业。
  11月15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第19届全体大会上,中国红十字会获颁2013年“青年行动奖”和“志愿服务发展奖”两个奖项。
  10月26日,为期4个月的全国青少年红十字知识竞赛落下帷幕。大赛6月27日启动,近300万人次通过在线学习了解相关知识,超过23万青少年通过在线竞赛系统完成答卷。
  从2005年开始,中国红十字会在教育部支持下,在150所学校开展探索人道法课程,数万名师生接受了人道法教育。
  8月20日,全国红十字青少年骨干训练营在河北省三河市开营。8月24日晚10时,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94位红十字青年联合发布了“2013中国红十字青少年北京宣言”。




导航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