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季高温,全国各地户外作业工人因重症中暑送医院抢救案例不在少数。专家提示:三伏天户外作业,要注意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判断自己是否适合高温户外作业工作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患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全身瘢痕面积大于20%,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怀孕及哺乳期妇女、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人不适合高温作业,同样,这些人群也不适合在高温天气进行户外作业。
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
高温天气进行户外作业,应尽量避开温度最高、紫外线强度最大的时段,并缩短工作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与休息,避免疲劳作业。
用人单位应尽量创造条件,让户外作业的人们减少暴晒时间。有条件的集体宿舍可安装空调、冷气扇等。交通疏导、快递等户外流动作业的人员,要注意做好防护。
建筑工地应备好充足的防暑药物或清凉饮料。交通疏导、快递员、夏季进行户外作业等流动作业的人,要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和足量的水或饮料,以含盐0.15%至0.2%的饮料为宜。
中暑急救
高温天气户外作业,出现头昏、头痛、口渴难耐、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情况,多为中暑早期表现,此时应停止作业,到阴凉处休息。
若上述症状持续加重,并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体温急骤升高等现象,表明已经轻症中暑,应将患者送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
若出现昏迷、抽搐,则为重症中暑,赶紧送医院急救。到达医院之前可进行现场救治: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将患者包裹并给强力吹风,增加蒸发散热;可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风扇向患者吹风,按摩患者的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职业性中暑可享有相应工伤保险待遇
中暑按程度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病症: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高温环境作业所致中暑属职业性中暑,是国家法定职业病。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时出现重症中暑的症状和体征,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昏迷,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为职业性中暑,可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相关链接
高温天气: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即为高温天气。
高温作业的类型: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高温、高湿度作业,气象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车间气温可能超过35℃,相对湿度可能大于90%或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能超过30℃,相对湿度可能大于95%,即湿热环境;夏天露天作业,中午前后气温较高,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